封底文章2020-05-10T11:36:25+08:00
111, 2023

封底文章_認清藉口_亨利·克勞德、約翰·湯森德

posted on 2023-11-01|

為什麼我們會把所發生的事,歸咎到他人或環境上呢?原因有許多。在此,我們先從轉移注意力這個角度談起。轉移注意力使得我們忘記需要負責的這個事實,讓我們不去做可以做的事來使情況好轉,因為,解決問題必須花費很多精力、承受痛苦,甚至要改變自己。所以,多數人容易放下責任轉而去歸给他人。 說是「經濟不景氣,沒什麼工作機會」,要比「學習新的領域拿文憑」或「寄上幾百份履歷表應徵工作」來得容易多了。同樣地,說另一半很冷淡,所以過得不開心,遠比去學習新的相處模式來修復關係輕省多了。對再吃一個漢堡的廣告投降,要比參加幾次減重課程來得容易太多。歸咎他人可說是種靈魂的安慰劑,讓我們轉移為承擔責任的勞力費心。

2111, 2021

教牧分享_將臨期:期待耶穌的節期_劉思媛傳道

posted on 2021-11-21|

將臨期的主題是等待,「將臨」的原意有「將要來」和「臨近」的意思,展望將要來臨的聖誕節。將臨期的內容是極其豐富,從聖經的教導中,我們知曉耶穌道成肉身進到世界,並且將來會榮耀地再臨,而今天耶穌仍然與我們同在。在將臨期中,讓我們透過重溫耶穌降生為人的故事、祂在世的工作,去思想、等候主的再來的功課,藉此教導我們憑信心等候耶穌基督再來。  

1710, 2021

靈修分享_錯置的盼望

posted on 2021-10-17|

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15:19) 基督徒最大的困惑不是災難,不是看見不公不義的事,是禱告不蒙應允。如果一禱告甚麼事都解決,那就無所謂發生甚麼事了。因萬事逢凶化吉,我們還可以向人作見證神怎樣扭轉乾坤呢!可是禱告不蒙應允呢?我們還有信心為主作見證嗎?再說,別人憑甚麼信我們的神?

808, 2021

教牧分享-《讀經與禱告》 陳啟芳牧師

posted on 2021-08-08|

前陣子在社交媒體看到以下的一段話:「一隻站在樹上的鳥兒,從來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與其每天擔心未來,不如努力現在。成功的路上,只有奮鬥才能給你最大的安全感。宋尚節說,蒙恩的基督徒也有兩個翅膀:「讀經」與「禱告」,飛到主那裡,得享安息。」我對這段話好有共鳴。不知你們同意這話嗎? 讀經與禱告是基督徒生活的基本。我們本不認識神,但藉著聖經,我們能認識這位創天造地的主宰、宇宙的君王,認識祂對世人的憐憫,怎樣為我們道成肉身,預備救恩,將來主還要再來,接我們到天家,永遠與我們同在。不單如此,聖經還教導我們今天在地上要怎樣生活,使我們明白上帝的心意,勸導我們要跟從祂,得著豐盛的生命。聖經是神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119:105)。回望過去,多少次站在人生交义點,需要抉擇前面的路,神的話都成為我的指引,直到今天都沒有差錯。

2507, 2021

詩歌《以愛相連》背後的故事

posted on 2021-07-25|

這首詩歌之產生,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是發生在一百多年前英國的一個鄉村小教會。有一位相當優秀的年輕人,名叫法賽特(John Fawcett,1789-1867),在他十六歲那年因聽了佈道家委特斐(Whitefield)的一篇講道,而大受感動並獻身成為浸禮會的傳道人,之後在英國德律郡鄉村小教會擔任牧師,並且還為鄰童開設學校。然而,該教會之會友多屬貧窮人家,無法支付足夠的傳道人薪水,每個月只有16元不到,卻要負擔全家人所有的生活開銷,實在夠辛苦及委屈。然而看到會友們個個愛主的心,愛傳道人的心,實在不忍心有所多求或是怨言,也因此更得會友們的愛戴及欽佩。有一次,倫敦浸信會某大禮拜堂之名牧季爾博士去世,該堂會友一致贊同,聘請法賽特牧師前來繼任,為了妻兒著想且機會千載難逢,他便決定前往。就在臨走前的歡送會完後,最後與會友一一握別,這時會友們突然全部揮淚痛哭,甚至不忍讓他登車離去。在這樣熱情且感傷的氣氛下,師母轉過身來,對牧師說:"我心裏實在受不了,我不知道我們怎麼忍心離去...",牧師回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