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底文章_無可指摘
弟兄們,你們記念我們的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傳神的福音給你們,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我們向你們信主的人,是何等聖潔、公義、無可指摘,有你們作見證,也有神作見證。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女兒一樣,要叫你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你們進他國、得他榮耀的神。(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9~12節)
教牧分享_將臨期:期待耶穌的節期_劉思媛傳道
將臨期的主題是等待,「將臨」的原意有「將要來」和「臨近」的意思,展望將要來臨的聖誕節。將臨期的內容是極其豐富,從聖經的教導中,我們知曉耶穌道成肉身進到世界,並且將來會榮耀地再臨,而今天耶穌仍然與我們同在。在將臨期中,讓我們透過重溫耶穌降生為人的故事、祂在世的工作,去思想、等候主的再來的功課,藉此教導我們憑信心等候耶穌基督再來。
教牧分享_愛鄰如己的服事_張衛倫傳道
大家應該對「愛鄰如己」這組詞語並不陌生,但作為彩坪一員的你,又曾經參與過教會多少愛鄰如己的服事呢?提起「鄰舍」你又會想誰是我們(教會)的鄰舍?筆者想起兩個群體,清潔工友和教會附近的街坊。首先想起的是由2018年開始接觸清潔工友,起初先開始教會給他們休息,及後有一個月一次邀請他們到教會午餐,由疫情開始轉為派飯卷,及至今年九月我們與清潔工友一起郊遊,這是遁序漸進的建立關係。第二個群體想起牛池灣的街坊,不祇有威豪、怡發、怡富及消防宿舍為我們的鄰舍,更有比較基層的牛池灣東村和西村的居民,早在2018年已有一班弟兄姊妹組成社區導賞探望街坊,更在疫情的初期自發派發防疫物資,適逢今年教會30週年舉辦「食物先導支援計劃」盼望可以透過探訪及關懷,以日常生活必須品——食物作為教會對鄰舍的一份關心。這計劃已於10月24日舉行第一次的探訪,開始建立一個長時間的關懷。
封底文章_天國的子民
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封底文章_家庭祭壇是蒙福的開始
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 農夫在田裡撒種直到收成,所付出的勞苦和流的汗水難以衡量,但
封底文章_認清藉口_亨利·克勞德、約翰·湯森德
為什麼我們會把所發生的事,歸咎到他人或環境上呢?原因有許多。在此,我們先從轉移注意力這個角度談起。轉移注意力使得我們忘記需要負責的這個事實,讓我們不去做可以做的事來使情況好轉,因為,解決問題必須花費很多精力、承受痛苦,甚至要改變自己。所以,多數人容易放下責任轉而去歸给他人。 說是「經濟不景氣,沒什麼工作機會」,要比「學習新的領域拿文憑」或「寄上幾百份履歷表應徵工作」來得容易多了。同樣地,說另一半很冷淡,所以過得不開心,遠比去學習新的相處模式來修復關係輕省多了。對再吃一個漢堡的廣告投降,要比參加幾次減重課程來得容易太多。歸咎他人可說是種靈魂的安慰劑,讓我們轉移為承擔責任的勞力費心。
靈修分享_錯置的盼望
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15:19) 基督徒最大的困惑不是災難,不是看見不公不義的事,是禱告不蒙應允。如果一禱告甚麼事都解決,那就無所謂發生甚麼事了。因萬事逢凶化吉,我們還可以向人作見證神怎樣扭轉乾坤呢!可是禱告不蒙應允呢?我們還有信心為主作見證嗎?再說,別人憑甚麼信我們的神?
教牧分享_彩坪家立會三十周年_王百合傳道
今日是記念彩坪家立會三十周年的日子。當回望時,一路走來也許就像品嚐過人生的五味;即使如此,深信卻又滿載著主的恩惠。三十,令你想到甚麼?中國人的觀念是人到三十已建立穩定的人生價值觀和做事、做人的原則。彩坪家的弟兄姊妹又如何? 舊約聖經人物中,約瑟三十歲當上埃及宰相、大衛三十歲登基作王、利未人三十歲正式在聖殿服事,甚至到新約時代,我們的主耶穌在約三十歲那年開始了公開職事(路加福音4:23)。不少人認為,三十以前是接受裝備、培養紮實屬靈品格和操手的最佳時刻。換句話,人到三十累積了一定的經驗或體會,無論在家庭或職場培養了責任感、在面對來自人際或經濟壓力等等的領域,都有了一定的信念、態度和要訣。要是我們認同的話,在這些為我們熟悉生命成長之旅的種種範疇中,多少是被福音信仰所熏陶?多少是被世界的價值觀所影響?以致當我們呈上生命事奉時,是被神抑或世界的律主導?
封底文章_古今聖詩漫談 – 三一頌
讚美真神萬福之根,地上生靈當讚主恩, 天上萬軍頌讚主名,讚美聖父,聖子,聖靈。
封底文章_與印尼姐姐共樂一天
在8月22日,與三位姊妹一起參加某機構舉辦的印尼姐姐同樂日做義工及學習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