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nk

About WP ADMIN

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
So far WP ADMIN has created 121 blog entries.

本月教會活動

2024年網上崇拜安排 由2024年起,週六及午堂實體崇拜均進行錄影,並把相關影片於崇拜完結後(即香港時間:週六17:30後及主日12:30後),完整地上載於教會之YouTube頻道上,會眾可在兩個月之內觀看相關影片,兩堂崇拜將不作直播。請會眾留意! 01/09(日) 短宣分享會 06/09, 20/09(五) 長青小組 11/09(三) 清潔工友午餐會 11/09(三) 週三祈禱會 18/09(三) 兒童讀經日營 22/09(日) 清潔工郊遊日 29/09 (日)主日祈禱會

本月教會活動2024-09-04T12:20:27+08:00

聖徒故事_曹雅直牧師

曹雅直牧師(R. George Stott, 1835-1889)1835年出生於蘇格蘭的一個農民家庭,但在其十九歲時因意外導致膝蓋受重傷,進而影響他的左腿被迫截肢;此經歷成為他信靠神的契機,令他成為教會中的活躍成員。1865年,內年會創辦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公開招募宣教士,曹雅直前往應召,但起初被戴德生因其殘疾而對他的安全有所疑慮,曹雅直很白地表達:「因為我沒有看到那些兩條腿的去,所以我必須去。」(I do not see those with two legs going, so I must.)。 曹雅直牧師在安裝了新的義肢後,於1865年啟航前往中國,隔年抵達上海,後轉往寧波學習語言,並於1867年抵達浙江溫州,成為史上第一位進入溫州的宣教士。當時的溫州剛經歷太平天國的動亂和滿清政府的肅清,城中百廢待興,對有著洋人面孔的宣教士極度不友善,宣教環境嚴峻無比。 曹琟直牧師見狀,身體力行地穿上長袍馬褂,甚至留起了辮子!從關辧小型私塾教導孩子們認字開始,一步一腳印地在傳講福音,逐漸也有人信主並建立起一間小教會。十餘年後,溫州花園巷教堂於1877年被建立,空間足以容納數百人!1884年,溫州甲申教案爆發,教堂一度被焚毁(後於1890年重建),曹牧師一家也蒙神保守而逃出生天。 曹雅直牧師身殘志不殘,在溫州當地的耕耘也漸開花、結果然!1889年,在他回國探親的旅程中蒙主恩召,但他所播下的種子,至今仍在成長!   資料來源:豐盛人生

聖徒故事_曹雅直牧師2024-09-04T12:07:23+08:00

詩歌故事_天父必看顧你 God Will Take Care of You

許多時候,成人的信心遠不及孩童,他們對神是完全的信靠,毫無疑懼;而成人的信靠,常想助神一臂之力。 雖然我們信心軟弱,但神不會因此而對我們失信。 史蒂門馬丁(W. Stillman Martin 1862-1935)畢業于哈佛大學,由浸信會按立為牧師。 他的聖經講座聞名全國,也是一位被神重用的佈道家。 1904年馬丁牧師帶了妻子馬珊薇(Civilla D. Martin,1869-1948 見五月七日)和九歲的兒子去紐約的一所聖經學院作為期數週的訪客,協助院長編一歌集。 他答應了鄰城教會的邀請,在主日講道。 到了主日,馬珊薇突然得了急病,牧師十分擔憂,擬取消赴會。 正拿起電話時,他兒子對他說:「爸爸,如果神要你今天去講道,難道祂就不能在你不在家時照顧媽媽嗎?」馬丁牧師聽了,內心深受譴責,於是遵約前往;那天他的講壇特別受祝福,引領多人決志歸主。 傍晚馬丁牧師抵家時,他的兒子在門口遞給他一個舊信封,上面是他妻子因兒子的信心而得靈感寫下的「天父必看顧你」。 馬丁牧師閱後,立刻走到琴旁,數分鐘內就配好了曲譜。 當晚馬丁師母的病情也大有進步。 馬珊薇婚前是教師並研習音樂,婚後隨牧師到處旅行佈道,是他的好幫手。 他們二人合寫許多聖詩。 筆者在事奉及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經歷。 當我們甘願讓主居首位時,祂必看顧,並賜出人意外的平安與喜樂。 正如彼得前書五章七節所記:「你們要將一切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

詩歌故事_天父必看顧你 God Will Take Care of You2024-09-04T11:30:21+08:00

聖經書卷簡介_士師記

師記是聖經中的第七卷經書,也是舊約歷史書中的第二卷。自從約書亞死後,一直到掃羅作王止,這段時期可稱為士師時期。也是以色列人陷入宗教、道德上的黑暗混亂時期。 在這段時期內,以色列人因為不能驅除滅盡留在迦南地的七族,必然的結果是:漸漸離棄 神,隨從外邦的風俗,與外邦人通婚,又拜別神。所以 神照之前多次之警告的話,把他們交在外邦人手中。可是他們一有悔改,神就俯允他們的禱告,藉著士師拯救他們,幾乎這是本卷書中特有的公式:離棄 神被交於外邦人的手、悔改、拯救再離棄神。這樣循環地重複有七次之多。 士師記中共提了十三位士師:俄陀聶(3:9)、以笏(3:15)、珊迦(3:31)、底波拉(4:4)、巴拉(4:6)、基甸(6:12)、陀拉(10:2)、睚珥(10:3)、耶弗他(12:7)、以比讚(12:8)、以倫(12:11)、押頓(12:14)和參孫(15:20)。 士師記簡介 一、 引言:歷史背景 1:1-3:6 二、 以色列人犯罪、悔改與蒙拯救 3:7-16:31 三、 士師時代的社會 17:1-21:25 士師記表解 重點 過去 奴役與拯救 腐敗 分段

聖經書卷簡介_士師記2024-09-04T11:28:00+08:00

聖經走過的地方_伯利恆

「伯利恆」一詞的意思是「糧倉、糧食之家」,該城巿坐落在耶路冷以南八至十公里、海拔約七百六十二公尺之處,如今是一座位於巴勒斯坦西岸地區的城巿,人口約萬人左右。 當年,雅各帶著全家人離開伯特利,在「離以法他還有一段路程,拉結臨產甚是艱難」之際,拉結在此生下便雅憫後死去,而在雅各日後年老時,他在對約瑟舊事重提的時候,說:「以法他就是伯利恆。」 士師記後所記載那位在米迦做祭司的利未人曾在伯利恆寄居過,而舊約聖經記載伯利恆最多的部分多與大衛家族有關,例如大衛的曾祖父母波阿斯與路得的故事場景,就從路得的婆婆拿俄米離開伯利恆開始,最後回到伯利恆,雙方也在此成家,成為大衛家族的開始,延續到主耶穌基督的身冮。後來,瑪利亞和約瑟因羅馬政策而需要回到故鄉報名上册時,伯利恆成為主基督降生之地。 如今,伯利恆是伯利恆省的首府,也是當地文化和旅遊業的中心,人口組成以穆斯林占多數,但仍擁有巴勒斯坦最大的基督徒社區之一。目前該城的經濟支柱是旅遊業,尤其是在聖誕節期間,由該巿有聖誕教堂,是基督徒的朝聖地。   資料來源: 豐盛人生每日靈修月刊

聖經走過的地方_伯利恆2024-09-04T11:26:10+08:00

聖經中的師徒關係_以利與撒母耳

以利是祭司亞倫的後代。當先知撒母耳年幼時,他在示羅城作祭司,並兼作士師40年,治理以色列民。期後,成為了撒母耳的老師。以利有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都是惡人,他們二人雖然都當祭司的職份,但是他們並不認識耶和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以利對他兩個兒子的罪行並無加以嚴責,只是以善言相勸。耶和華神降災給以利和他的全家。最後,以利的兩個兒子在戰事中同日陣亡。兒子陣亡、約櫃被擄,以利心裏擔憂,當即跌倒在門旁,折斷頸項而死,應驗了預言。 撒母耳是以色列人最早的先知之一。他的母親哈拿因多年來未有所出,於是來到示羅聖殿中禱告求子。當時的祭師以利經過對哈拿的誤會,期後了解她禱告的動機,為她祝福。哈拿回家後不久便懷孕,生下撒母耳,在他斷奶後就送到殿中,交給以利進行教育。成為了出名的以色列領袖。以色列的第一個國王掃羅,和第二個國王大衛,都是由撒母耳膏立的。 最令人記得他們師徒間的生活日常,莫過於撒母耳聽見神的聲音,成為了先知。撒母耳小時與以利一同事奉耶和華。當時,耶和華很少言語及默示。一日,以利睡在自己的地方,撒母耳也已經睡了。耶和華就呼喚撒母耳。當時,撒母耳就跑到以利那裡,問是否以利在呼喚他?他在這裡。以利正常地回答沒有呼喚撒母耳,叫他去睡覺吧。耶和華又呼喚撒母耳。同樣地,以利回答沒有呼喚撒母耳,叫他再去睡覺吧。那時撒母耳還未認識耶和華,也未得耶和華的默示。耶和華第三次呼喚撒母耳。撒母耳起來,再到以利那裡,那時,以利才明白是耶和華呼喚撒母耳。因此以利告知撒母耳,若耶和華再呼喚他,就對說:"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撒母耳就去,仍睡在原處。耶和華又來站著,像前三次呼喚說:"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說:"請說,僕人敬聽!"

聖經中的師徒關係_以利與撒母耳2024-09-04T11:25:15+08:00

以色列十二支派_迦得

迦得是雅各的第七個兒子,利亞的使女悉帕為雅各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名字的意思是「萬幸」(創世記30:9)。聖經中比較小的篇幅提及的支派。 他父親雅各在臨終前給他的祝福是:「迦得必被追擊者追擊,他卻要追擊他們的腳跟。」(創世記49:19) 而摩西給他的祝福是:"論迦得說,使迦得擴張的當受頌讚。迦得住如母獅;他撕裂膀臂,連頭頂也撕裂了。"(申命記33:20) 聖經中比較小的篇幅提及這支派,比較令人記得的是他們是最早得到神的分地的其中一個支派(餘下的是流便支派及瑪拿西半支派)。 當約書亞帶領百姓要從約但河東岸渡過約但河去攻佔約但河西岸的「應許之地」時,「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的子孫因為牲畜極其眾多;他們看見約但河東邊的草地繁茂可作為牲畜牧放之地,就來見摩西和祭司以利亞撒並會眾的首領,表示因為他們的牲畜極多,希望能讓他們留在約但河東邊所攻取之地。把這些地給他們作為基業,不要領他們過約但河(民三十二1~5)。 摩西很生氣的對這兩支派的子孫責備,他們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過去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你們的那地』。並警告他們,如果這樣做,你們將承擔一切可怕的後果! 「迦得支派」和「流便支派」這兩支派的人就立刻挨近摩西做了兩項重大承諾: 我們只為「牲畜壘圈,為婦人孩子造城」,然後我們不會回家,我們會帶著兵器行在以色列人的前頭,過約旦河和他們一起征戰,好把他們領到他們的地方。直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產業(民三十二16~18)。 我們不會和他們在「約但河西」同受產業,因為我們的產業是坐落在「約但河東」(民三十二19)。 摩西這才平復下來並對提出,他們若這樣行,在耶和華面前帶著兵器出去打仗,所有帶兵器的人都要在耶和華面前過約但河,等到趕出祂的仇敵,等那地被耶和華制伏,他們就可以回來,約但河東邊也必在耶和華面前歸他們為業。「迦得支派」和「流便支派」這兩支派的子孫同意摩西的話。摩西怕這兩支派的人在事後耍賴反悔,就囑咐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眾支派的族長,若『迦得支派』和『流便支派』的子孫,與他們一同過約但河打仗並被制伏那地,就要把你們就要把約但河東之地給他們為業。 摩西就將亞摩利王西宏的國和巴珊王噩的國,連那地和周圍的城邑,都給了「迦得支派」的子孫和「流便支派」的子孫,並約瑟的兒子「瑪拿西半個支派」的子孫。

以色列十二支派_迦得2024-09-04T11:02:18+08:00

聖經走過的地方_所多瑪

聖經上所記載的所多瑪和蛾摩拉,是否真實存在過?這是近代聖經歷史學者爭論不休的問題,但在古典時代(Classical Anitquity,是對希羅世界長期文化史的總稱,時間跨度約自公元前8世紀始,到公元6世紀止),所多瑪被視為真實存在的城巿並未受到太大質疑。 古典時代的許多作者曾次提及過所多瑪,例如羅馬時代的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波(Strabo,公元前64年至公元23年)曾在其著作《地理學》(Geography)中提及馬薩逹(Masada)附近的死海曾有十三座城巿,所多瑪是這些城巿中規模最大的都巿;而關於所多瑪的覆滅,他相信是自然現象而非神的審判,因為死海一帶曾發生強烈地震,導致地面噴出火焔、硫磺和瀝青摧毀了這些城巿。 古典時代另一位著名學者、猶太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37-100)在《猶太古史》中曾提到,所多瑪的位置在死海附近,並且離約但河很近;他認為所多瑪是由五位國王進行統治,並曾與亞述人爭戰;他在另一本著作《猶太戰爭史》中亦提到,所多瑪與瑣珥為鄰,曾經相當繁榮,直到他著書的年代(公元1世紀),人們仍然可以看見所多瑪被燒成灰燼的遺址。 然而,隨著羅馬帝國的傾覆,關於所多瑪的訊息都消失在歷史中,因而在近代,無論是所多瑪的存在還是充滿戲劇性的滅亡故事,都遭到考古學界的質疑。   資料來源: 豐盛人生每日靈修月刊

聖經走過的地方_所多瑪2024-08-02T12:52:40+08:00

聖徒故事_畢德生

1932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的尤金.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1932-2018),概從來未想過自己會成為影響當代教會至深的一位靈修大師,也不佑道未來自己會翻譯出廣受歡迎的《信息本》聖經,在很多人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影響。 畢德生長期服事著他於1962年在美國馬里蘭州創立的「基督我王長老教會」(Christ Our King Presbyterian Church),直至1991年退休,共牧養該教會達二十九年之久。1992年始,畢德生前往加拿大溫哥華的維真學院(Regent College)擔任靈修神學的教授,直到1998年結束任期。他著作等身,學術基礎扎實,並且透過廣泛地閱讀,尋求著靈命的成長和深刻的反思,被譽為當代的靈修學大師,與另一著名牧者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著有《靈命操練禮讚》)並列北美最具影響力的靈修作家。 畢德生身為牧者,在牧養的現場有著許多的故事和反思,他的著作中最特別的部分,正是他結會了學術論述的理論和實際牧養的經驗,透過文字引領讀者追求靈命的成長。畢德生也喜歡引用聖中眾先佑的話語,幫助當代的基督徒可以應用在日常的信仰生命中。在他的事奉哲學中,禱告、讀經和屬靈指引是基督徒靈命成長必須要重視的金三角。 畢德生被稱為「牧師中的牧師」,因為他許多的著作幫助、安慰了許多全職的傳道者,如同得著了一位資深牧者的鼓勵和加油打氣般,知道自己的委屈和難處有人也會懂、也會經歷過。 2018年,畢德生因病過世,享年八十五歲。哲人已矣,卻留下了一個典範,令世人從他的身上獲得屬靈的益處。   資料來源:豐盛人生

聖徒故事_畢德生2024-08-02T14:27:45+08:00

聖經中的人物關係_朋友

大衛與約拿單 約拿單是第一位由上帝膏立為王(掃羅)的長子,他是個英勇的戰士。大衛是計掃羅後的下一位以色列君王,因為他善於彈琴,被薦服侍掃羅。他亦驍勇善戰,立下很多公職。就因為掃羅王的原故,二人擁有着君臣關係。亦因為互相欣賞,二人成為了好朋友。 掃羅王在位時,非利士巨人歌利亞向以色列軍罵陣,卻被大衛所殺。雖然約拿單比大衛年長,但二人卻有很多相似之處。約拿單在密抹英勇殺敵,大衛也顯出同樣的勇氣。他們都堅信耶和華有能力施行拯救。儘管其他以色列人都畏縮不前,大衛卻勇敢地迎戰歌利亞。結果「約拿單的心和大衛的心就連在一起,約拿單愛大衛就像愛自己一樣」。 掃羅因大衛的才幹而視他為對王位有威脅,作為掃羅王的王位繼承人,約拿單卻沒有絲毫嫉妒之心。相反,他與大衛成為知己,並很可能從先知撒母耳的預言和大家的密談中,得知大衛已受上帝膏立,成為以色列國的候任君王。約拿單一心尊重上帝的決定。 當掃羅告訴約拿單,他要殺死大衛時,約拿單隨即告知大衛。約拿單力圖説服掃羅不用懼怕大衛:事實上,大衛從沒有得罪過王。約拿單為這個蒙冤受屈的朋友懇切求情,結果平息了掃羅的怒氣。可是不久,掃羅又對大衛動殺機,試圖取大衛的性命,使大衛不得不倉皇逃命。約拿單沒有捨棄大衛,他們相約會面,商量對策試探掃羅的意圖。臨別前,約拿單祝福大衛,説:「願耶和華與你同在,像以往與我父親同在一樣。」約拿單這番話間接承認大衛是未來的君王。接著,二人彼此發誓忠於對方,約拿單還跟大衛約定怎樣把試探的結果通知他。試探後,掃羅明言大衛是該死的,於是命令約拿單把大衛帶到他那裏來。約拿單反駁説:「為甚麽要處死大衛呢?他做了甚麽事呢?」掃羅怒火中燒,隨即拿起矛擲向兒子。雖然約拿單安然脫險了,卻因大衛的事心裏難過。 約拿單偷偷地跟大衛會面,要告訴他試探的結果。顯然大衛自此因為受到性命的威脅,再也不能踏足掃羅的王宮了。他們相對哭泣,彼此擁抱,接著大衛就躲藏起來。約拿單最後一次見大衛時,大衛躲在「西弗曠野的何列沙」。那時,約拿單鼓勵大衛,説:「不要怕,我父親掃羅不會找到你的,你必作以色列王,我要在你之下居第二位,這件事連我父親掃羅也知道了」。不久,掃羅和約拿單都在一場對抗非利士人的戰爭中死去。大衛為此哀痛萬分。為此作「弓歌」悼念掃羅王與約拿單,並遣使尋得約拿單之子米非波設,將掃羅一族的地土全歸還他、賜他與大衛一同座席的榮譽,並賜眾多僕人以照料米非波設因逃難而殘障的身體。

聖經中的人物關係_朋友2024-08-02T15:20:35+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