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基督教圈子裏,楊牧谷牧師可謂著作最豐的作家。直到逝世為止,已出版一百零四本書,還未計算以漫畫及錄音帶出版的作品,範圍包括聖經詮釋、神學研究、時代反省、生活應用與小品等不同種類。他的讀者羣遍及教會內外,包括許多非信徒,成果斐然。

楊牧谷牧師,原名楊文輝,因立志牧養荒谷中迷羊,遂改名「牧谷」。他生於1945年7月8日,順德市的一個小鎮「都成」。由信主至離世,他的一生可分為三個重要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由初信主至神學畢業(1961-1981)。楊氏為求真理問道於佛,直至1961年,就讀伊利沙伯中學二年級時,他在團契舉辦的佈道會聽艾德理教士講道,艾教士能夠把他對詩詞及佛學產生的問題完全解答出來,於是信主並即時奉獻一生為主用。同年年底,在聖誕日受洗加入尖沙嘴浸信會成為會友。那時,思規神學的處境化和本色化的理念,已在他的內心萌芽發展。

中學畢業後,他入讀中華神學院,後畢業於海外神學院。他本想到越南宣教,但未獲差會接納。此時,已經常投稿至《燈塔》(證道出版)、《聖經報》(宣道出版)等雜誌。在1968至1973年間,他出任證道出版社(現為福音證主協會)編輯主任。1974年與伍秀嫻結婚,婚後負笈美國亞蘇撒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在1975 年獲文學學士及碩士。後轉往英國愛丁堡大學修讀,得道學學士學位。後轉往劍橋大學,1981 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研究以道家思想作本色化神學和對話的客體。“在留學期間,他依靠翻譯賺取學費,完成了《聖經研究》第二至四冊的翻譯。°

由宣教道路的關門,以至文字工作與神學進修的開門,上帝已為三十六歲的楊牧奠下日後文字事奉的基礎。

第二個階段,是由神學教育至被按立牧職(1981-1987)。1981 年,楊牧回港任教於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組。那時,他也接受汪彼得牧師的邀請,由尖沙嘴浸信會轉入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合一堂為會友。並且於1983年10月15日,適逢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創會六十五週年紀念,欣然接受按立為區會牧師,由汪彼得牧師主禮。

從香港的神學院畢業後,他並沒有想過當牧師,不願意牧會,也決意與部分事奉態度惡劣的神職人員劃清果線。然而,在英國經歷 Derek Prime牧師收養三年後,從他的身上,楊牧看見一位牧師如何在上帝面前親身領受信息,然後宜講分量十足的講章,造就無數會眾。在一位模範牧師的影響下,他對牧職觀念改變了,因此接納被按立為牧師。

在擔任崇基神學組講師期間,他曾在中華基督教會官塘梁發紀念堂協助牧養,後來因路途遙遠及該堂的人事關係,他很快就離開這事奉。在崇基內,他為神學組設立第一間電腦房,並提出香港神學界要向國際學術期刊進軍,出版學術著作。不過,由於與師生同工有磨擦,在彼此不信任之下,他抱着相當大的遺憾,於1987 年夏天離開神學組的教席。8

自離任中大後,他轉為全時間研究及文字工作者,愈來愈多到訪不同教會主領聚會,直至1993年,才固定成為活石堂的顧問牧師。由三十多歲至四十多歲,上帝帶領楊牧經歷了工作的挑戰與突破。縱然生命有起有跌,當面對別人的評語或讚賞時,楊牧一直堅持不予回應。這份胸襟,實在值得我們一生效法。

第三個階段,是由文字工作至安息主懷(1988-2002)。楊牧自幼能詩能文,早年已經常投稿至《燈塔》、《聖經報》等雜誌。二十四歲已翻譯第一本書《時代的戰士—十五信心英雄傳記》,四十歲撰寫首部著作《讀書這玩意兒》,一出版已頗受歡迎,至今已修訂多版。在四十一歲,因着中英談判與社會形勢的轉變,他寫出具代表的本色化、處境性神學著作《復和神學與教會更新》。及後,再撰寫多部與香港前途、八九民運與中國相關的書籍。1989年,他出版首部釋經書《淚眼先知耶利米:一個甘於寂寞,忠於所託的故事》。直至1992年患上鼻咽癌後,寫作再增添了憐憫的內容,及體貼人的需要,而很多令人感動的著作,都是這時期的作品。

楊牧一生著作甚豐,類別多元化及適切時代,並且相當創新。他特別關注別人沒有寫的對象與內容,例如:有關青年人、病人、安慰等內容。他亦把著作改編為漫畫版;他自創述語「壞鬼神學」(Rotten Theology),以表達一種因過了期、沒有更新而變壞的神學。此外,他留意到因「香港九七回歸」,多個資深牧者移民,特別為新手牧者出版《道材》,邀請多個資深講員,每月提供講道大網、釋題、經文、解釋,又有「現代意義」和「喻道故事」,幫助傳道人因應堂會需要而撰寫情理兼備的講章,提高講台水準。這些材料,甚獲好評。

除了寫作,他亦創辦了聖約團契,提倡聽道行道、現代意義;開辦「21 課程」,裝備弟兄姊妹履行祭司的職分,課程包括神學、舊約、新約、教會歷史、屬靈操練、倫理及宣教等。除了自家創作,他亦鼓勵下一代的作家,希望更多人加入寫作之列。

2002年1月7日,楊牧因為器官衰竭而離世,享年五十七歲。回顧他短暫的一生,持守召命、忠主所託。他曾說:「我的筆已奉獻給神,我所寫的是為祂而寫的,也是祂要我寫的,我才敢去寫。」直至離世見主面,他真的為神全然獻上,為主留下寶貴的文字遺產。至今,楊師母仍然為他整理舊文章,把日記與書信逐一出版,並且打入國內市場。

在逝世後十年,他榮獲2013年「基督教出版聯會金書獎」的金筆獎。此獎項表揚筆耕墨耘的華人基督徒作家。楊牧獲此殊榮,實在當之無愧。除了筆耕不輟,他亦是不過期的文字工作者,深願他鏗鏘有力、仍然活着的作品,繼續培育一代代的屬靈人。

 

 

資料來源:香港教會人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