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利比猶太本土繁榮,人口眾多,不過加利利人卻普遍受到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輕視。他們的祖先大多都不是猶太人,只是被亞歷山大楊紐強逼信奉猶太教的。加利利居民比較明瞭羅馬帝國的現實生活狀況,因為這地區位處近東商業的交通要道上,許多外邦人會途經此地。

耶穌在藉藉無名的小城拿撒勒中成長。祂遭到自己家鄉人的拒絕後(路四 16-30),前往加利利湖附近的地方去。考古學家的發掘發現,在湖邊有十二個城鎮。當地的主要工業是用鹽醃製的魚產,並向羅馬帝國各地出口。提比哩亞城是其中一個主要的捕魚中心,該城是由希律安提帕興建(約公元18年),藉此紀念羅馬皇帝。

耶穌大部分的工作是在加利利湖附近進行的。有時祂會坐在船上教導,羣眾就在岸上聆聽。他時常横渡湖泊,“渡到那邊去”。耶穌頭一批呼召的門徒都是當地的漁夫(可一14-20)。加利利湖面積寬廣,湖長

21公里,寬11公里。由於狂風會乘山谷而猝然襲至,所以會產生突如其來的湖上風暴(可四35-41)。

革拉森豬羣被淹死的確切位置至今難以確定(可五1-20)。也許是在加大拉內陸村莊延伸而出的山腳附近,位處加利利湖的南端,也可能是在加利利湖東岸的庫爾斯(Kursi,或格革沙)的傳統遺址。

 

資料來源: 聖經及教會歷史地圖集_國際聖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