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Ai)意即「一片荒廢」,在約書亞和以色列人攻下耶利哥城後,緊接著計畫攻取艾城,然而卻因亞干犯罪導致大敗!亞干得到應得的懲罰之後,以色列人才攻入並焚毁艾城,使那裡成為一片荒土。

早期的聖經學者認為今日巴勒斯坦地區的貝廷(Beitin)就是舊約時代的伯特利所在之處,進而認為貝廷東邊的埃特爾(Et-Tell)就是古時艾城所在之處;但後來透過考古,發現埃特爾是一個銅器時代早期就已存在的城巿。已在公元前24世紀左右被毁,也沒有重建的跡象。因此,若從考古資料來看,以色列人攻打艾城時埃特爾可能早已不存在。

1969年,聖經研究學會(Association of Biblical Research,簡稱ABR)創辨人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1925-2013)認為伯特利的位置在今日的埃爾比勒(el-Bireh),並據此認為艾城位於今日耶路撒冷以北的的科畢尼西亞(Khirbet Nisya),然而此地並沒有挖掘到遣跡。

1995年,學者胡特(Bryant G.Wood)推論艾城位在更西北方的科畢馬垮塔(Khirbet Maqatir), 因為考古發現了城牆、護牆城巿入口的遺跡,也找到城門柱底座的遺跡,這些遺跡可追溯到青銅器時代晚期的第一期,正是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的時間。

 

資料來源: 豐盛人生每日靈修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