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聖經中排列第三的書卷,主要是關於利未人的祭司職責。
作者
利未記另一個傳統的名稱,就是「摩西的第三卷書」。這名稱十分恰當,因為從人的層面來說,他最配稱為此書的作者。雖然此書卷從來沒有說摩西寫下任何東西,但它重複說明,神向摩西啟示利未記的內容。利未記可能並非在神啟示的時候立即寫成,但對於一般經評家的觀點,認為這書卷在摩西之後大概1,000年編成,筆者卻不敢苟同。正如其他舊約書卷一樣,利未記中的拼字及文法都隨著時間而修訂,以致後世的希伯來讀者能夠明白。但是,這並非意味書中的基本內容被修改了。
寫作年代
在利未記中的一些律例,是神從會幕中向摩西口傳的(一1)。
有些律例則在西乃山上向摩西啟示(二十六46)。這表示摩西是在建造會幕之後,但在以色列人離開西乃山之前,他才獲得利未記的內容。這樣便切合出埃及記四十章17節的記載,會幕是在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剛好1年後,才建造的。之後,以色列人在西乃山逗留了1個月。在這段期間,神把利未記中的律例曉諭摩西。接著,1個月之後(民一1),神吩咐摩西去帶領百姓準備離開西乃,上去征服迦南的應許之地。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正確日期,難以肯定。不同的學者提出不同的日期,有說主前十五世紀末,也有說是主前十三世紀初。無論是採取哪一種說法,利未記的始源一定是在出埃及之後一年。可是,只要明白本書卷的宗教背景,利未記成書的準確日期相比之下就不重要了。
背景
在出埃及之前400年,神應許亞伯拉罕,他的後裔多如海沙,並且要住在迦南地(大概是現代的以色列)。亞伯拉罕的家逐漸繁衍,但因為饑荒,他們去了埃及,並且住在那裏。由於埃及的統治者懼怕以色列人,便使他們淪為奴隸。
出埃及記述說神怎樣藉著摩西,奇妙地把以色列人引領出埃及地。摩西帶領他們來到西乃山,在山上,神在煙和火中向他們顯現。摩西上到西乃山,神在那裏賜給他十誡,並且向他解釋不同的律例。神藉著這些行動,顯示祂已經揀選以色列人成為祂聖潔的選民,使之有別於其他國家,並且透過他們的行為來彰顯神的位格(參出十九5、6)。
神在西乃山的啟示是獨特的,不再重複。但是,神告訴摩西祂要永遠住在以色列人中間,因此吩咐他們建造一個可以搬動的王宮,作神聖的萬王之王的居所。建造這座可以搬動的王宮,亦即傳統稱為會幕的,整個過程記載於出埃及記三十五至四十章。當會幕建造完成,在西乃山上所見的雲彩及火,就在會幕頂上出現,象徵了神現在居住其中(出四十34-38)。
出埃及記也記載了摩西如何聽從神的吩咐,委派他的哥哥亞倫及亞倫的兒子作祭司,在會幕中事奉(出二十八,二十九)。不幸地,以色列人還未開始建造會幕,便在亞倫的領導下,造了一隻金牛犢來敬拜。結果,藉著摩西的禱告,神才赦免他們。因此,出埃及記使讀者摸不著頭腦。以色列人建造了會幕,但無人知道怎樣在其中敬拜神。雖然亞倫及他的家人還活著,但我們不禁問:他們拜了金牛犢偶像之後,是否仍然蒙神使用,領導百姓敬拜神?神恩待以色列人,要居住在他們中間,但他們如何回應神呢?利未記就是要解答這些問題。
寫作目的和神學教導
十誡簡略地解釋了神對祂的百姓的行為,有甚麼期望。最初的4條誡命,解釋了我們對神的責任,後面的6條誡命,是我們對鄰舍的責任。利未記仿照類似的劃分。第一至十七章表明了神想以色列人如何敬拜祂,而第十八至二十七章主要關乎百姓應該怎樣彼此相待。十誡是屬於一般性的原則,可容易地應用於每一個社會中。利未記則較為詳盡,並且特別針對古以色列的特殊環境。倘若現代的讀者想從利未記中得益的話,他們一定要明白在那些特別的規例背後不變的屬靈原則。換句話說,就是要明白利未記的神學了。
在利未記的神學中,有4個十分重要的主題:第一個是神的同在;第二個是聖潔;第三個是獻祭;第四個是西乃之約。
神的同在神經常以實在的方式,表明與以色列人同在。有時,祂的同在是在火和煙中顯現。可是,即使沒有奇妙的神蹟,神的同在也是真實的。當人敬拜神及獻祭給神時,祂特別與人接近。利未記提及的許多動物祭牲,都是獻予耶和華的。用火燒祭物時,神喜悅其中的香氣(一9)。負責獻祭的祭司一定要特別小心,因為他們比其他人更接近神。如果他們執行職務的時候不小心,違反神的命令,他們可能被處死(十1、2)。
神不單只在敬拜中與人同在,也在日常生活中與人同在。在最後幾章經文中,祂不斷重複說:「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十八2,十九3),是要提醒以色列人在生活的各方面都緊記著神的吩咐。其中包括宗教(二十一至二十四章)、性道德(十八,二十章),以及與鄰舍的關係(十九,二十五章)等。每一個以色列人的行為,都要把神反映出來(二十7)。對神的敬畏,應能推動人去幫助瞎子、聾子、老人及窮人。雖然這些人不公平的對待得不著昭雪,神卻關心他們(十九14、32,二十五17、36、43)。聖潔「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十一44、45,十九2,二十26)。這可以說是利未記的鑰節。在這卷書中,「聖潔」、「潔淨」及「不潔」都是常見的用語。在聖經中,神是極為聖潔的,而聖潔就是祂本性的特徵。可是,地上的受造物也可以成為聖潔。要成為聖潔的人,一定要蒙神揀選,並進行正確的儀式。因此,全以色列在西乃成為一個聖潔的民族(出十九6)。利未記第八及第九章,解釋了亞倫和他的兒子怎樣被按立為祭司。這使他們比一般的以色列人聖潔,因此可以接近神及獻上祭物。
任何人要成為聖潔之前,都一定先「潔淨」自己。在利未記中,潔淨的意思不單只包括了清除污垢,還包含除去一切不正常的事物。當人看來未達到完美,他就會被形容為「不潔」。
故此,最不潔的就是死亡,因為死亡與完美的生命恰恰相反。但流血、其他排泄物及出現斑點的皮膚病,都會使人不潔。行動怪異的動物,或者有古怪習慣的動物,也稱為不潔(十一至十五章)。
聖潔及不潔,都可以用來形容行為和外貌。成為聖潔的意思,是要順服神,並且行為要像神一樣。第十八至二十五章解釋了在日常生活中,何謂聖潔。那就是遠離不正當的性關係、看顧貧乏人、誠實、公平,並且愛人如己。這些行為使以色列人有別於其他民族。藉著他們的聖潔,整個民族便顯明神是一位怎樣的神。
獻祭不幸地,整個民族或個人實際上很少能活出理想的聖潔生活。
即使有人可能本身沒有犯重罪,但時常透過與別人的接觸、觸摸已死的動物,或者透過其他途徑而成為不潔。為了保持與聖潔的神的聯繫,以色列人一定要除去罪及不潔。這就是獻祭的目的了。獻祭帶來罪的赦免,並且使不潔的成為潔淨。由於罪會藉不同方法影響神與人之間的關係,利未記提供了4種不同的獻祭,這些祭適用於不同的情況(一至六章),並且解釋在甚麼情況下,要獻上甚麼祭物(七至十七章)。這一切儀式是要強調罪的嚴重性,而且有助保持神與人之間的和好及相交。
西乃之約在利未記中,所有律例都是西乃之約的一部分。這些律例說明及應用了十誡的原則,以切合古時以色列的特殊環境。但它們並非只是一套詳細的規則,因為它們是約的部分。關於這約,一定要緊記3件事。首先,此約帶來了個人的關係。耶和華成為以色列的王,而以色列則成為祂特別的珍寶,分別為聖。其次,此約是建基於神的恩典。神曾經應許亞伯拉罕,後來祂將以色列人從埃及地的奴役中釋放出來,顯明了祂的應許是信實的,以及祂對以色列人的愛。以色列人對神的回報,就是遵守律法,來感謝神的拯救。遵守律法並不能使他們得救。律法是賜予已蒙救贖的子民。最後,在約中有應許及咒詛(第二十六章)。當以色列民遵守律法,神應許他們享受豐收,能戰勝仇敵,並且像在伊甸園中一樣,有神與他們同行。可是,假如他們抗拒神的律法,災禍就會臨到他們。他們會遇見旱災、饑荒、失敗,甚至被驅逐出應許之地。這些約中的咒詛,成為日後先知警告以色列民的引據
內容提要
祭祀的種類(一至七章)
祭司之始(八至十章)
潔淨的與不潔淨的(十一至十六章)
日常生活的規條(十七至二十五章)
祝福、咒詛及許願(二十六至二十七章)
資料來源: http://www.christianstudy.com/data/intro/ot_leviticu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