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在廣東省古勞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中,一位嬰孩呱呱墜地,被取名梁恭,小名「阿發」,後改名梁發。1810年,二十歲出頭的梁發前往位於廣州的十三洋行學習印刷技術,並在當時結識來華宣教的英國宣教士馬禮遜(Rober Morrison,1782-1834)和米憐(Willian Milne, 1785-1822) 。

1815年,梁發隨著米憐前往馬來西亞、參與在宣教的工作中並協助宣教士出版中文刊物;隔年、米憐宣教士在當地為信主的梁發施行水禮,正式加入教會、因梁發幼年經過私塾的教育,並長年投入在文字工作和印刷工作之中、進而令他的中文能力有著相當的功底,不僅幫助宣教士出版中文材料,自已也寫了不少宣傳基督信仰的書籍和小冊子。

1822年,米憐宣教士病逝,梁發回到廣東協助馬禮遜的宣教工作,並在隔年受委任,成為基督新教在中國的第一位華人牧師。

梁發有甚多著作問世,但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他在1832年發行的九冊《勸世良言》;他擷取聖經中的經文,配合教義的解釋和宣講材料,用較淺顯、較口語化的文字來撰寫、編輯成此書。清末著名的太平天國事件中,號稱「天王」的洪秀全就是在早年接觸到《勸世良言》,進而接觸基督信仰、後來成立「拜上帝會」,開啟了太平天國的歷史篇章。

梁發於1855年病逝於廣州,一生忠心地投入宣教工作,並曾創辦最早的華人教會學校,在信仰、文化、教育和宣教的層面上有著不朽的貢獻,成為華人教會歷史上的一頁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