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真神萬福之根,地上生靈當讚主恩,
天上萬軍頌讚主名,讚美聖父,聖子,聖靈。
阿們。

 

三百多年來,千萬信徒在每週祟拜時唱這首詩。 它祇有短短四句的詩,節錄自詩篇一百四十八篇和馬太福音廿八章十九節。 詩的含意深邃,莊嚴,將三位一體表達無遺。

 

本詩作者甘多馬(Thomas Ken, 1637-1711)生於英國,自幼就是孤兒,由他長姐和姐夫撫養長大。 他姐夫是當代名人,他的道德學識才智,深深地薰陶多馬,養成他剛毅耿直的個性。

 

多馬畢業自牛津大學,1662年被按牧。 他的牧會生涯可說多姿多彩,他常指責社會的腐敗和不公。 1679年他奉派赴荷蘭海牙,出任宮廷牧師,翌年因他直言當朝的糜爛生活而被遣返國。

 

甘多馬返英後,英皇查利二世封他為皇家牧師,可是他還是一本初衷,時常譴責皇家失德之處。 查利二世雖常被他的諫言指責,卻賞識和尊敬他的膽識。 每當崇拜時刻,他總是說:「我要去聽多馬數說我的過錯。」 在甘多馬出任威爾斯主教後十二天,查利二世去世,詹姆士繼位。 甘多馬因拒絕宣讀皇家特赦文告,和其他六位聖公會主教被囚於倫敦塔,最後被迫辭職。 晚年他隱居鄉間,寫詩作書。 他曾為曼徹斯特大學生寫了一本「禱告手冊」,內有歌尾都以「三一頌」為結束早晚靈修的聖詩。

 

有一天約翰衛斯理在一所古舊的大房子內講道,當時聽眾有數百人。 突然間整個屋頂塌下,把全體會眾埋在土中。 衛斯理從土中爬出,看到人上壓人,但沒有一人喪命,於是他大喊:「 神與我們同在,讓我們來唱三一頌來讚美祂。」群眾有的撫著傷口有的熱淚盈眶,同聲齊唱,與主日祟拜時歡唱時的感受迴然不同。

 

本詩歌的曲調有多種,最常用的,是取自包傑士(Louis Bourgeois, 1510-1561)的「舊一百篇」。 包傑士是法國人,1541年他遷居瑞士日內瓦,當時日內瓦是改革宗教會的中心。 1545年他任教會詩班的指揮,教會請他特別為押韻的詩篇作曲,當時崇尚聖詩韻律要齊聲,他卻重視美妙的和聲。 他特別關心聖樂教育,對基督教的聖樂貢獻很大。

選自古今聖詩漫談http://www.mbcsfv.org/chinese/library/hymncampanions/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