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肢體問我「為何入神學院報讀神學」,我總會以這兩句回應。

第一句比較簡單:「我被召教導聖經。」我在基督教書室工作時,培養出對聖經的興趣,在神的話語之中窺探到生命。直到我讀到提摩太後書四章二節:「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我被這段經文牽動內心,以至我想一生投入傳道。

第二句是用來描述第一句:「教導的意思是指在群體生活之中的流露基督的生命。」基督與門徒一同生活,在生活之中教導門徒。我們亦都在群體當中經歷聖靈的幫助,使人明白真理,生命變得更像基督。所以我總會從學校那種「坐定定」聽書教書的「教導」區分出來。

若說「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的香氣」,我們就總能從別人身上學習。可是,我們不常將別人視為學習的對象,而是視為要擊倒的敵人。我們總是站在原地,在不同的位置看事物。要不然鬥個你死我亡,要不然就用妥協避開分爭。自2012年加入教會直至今時今日,不少相似的人與事在我眼前經過。

在提後四章二節中,忍耐與教訓是並列的。「忍耐」或許是當時提摩太需要流露出的生命,以忍耐盛載教導。不單是忍耐別人的差異,亦要忍耐那視野狹窄的自己。免得我們落入自憐,就轉向尋找旁人的慰藉。所以,群體需要神的話語,亦務要在群體之中傳道。

或許是恩賜,或者是操練的成果,我自然地,亦享受於發現人的美善。我實在是愚拙的。但愚拙,使我謹慎。謹慎,使我忍耐。忍耐,使我咀嚼人內心的細節和矛盾,觀看神在別人身上的工作。觀看和咀嚼神的工作,使我內心喜悅,因為神一直同在。進入第三年的神學院學習 ,從最初只有自己得著和享受,亦漸漸看見這種特質有造就別人的可能性。似乎神一方面肯定我的蒙召,亦藉著他的話語不斷再呼召我,引領我成為合祂心意的牧者。看來,我仍然見證神對我的呼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