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坪走過幾十年成長之路,跟一個基督
門徒的信仰之路一樣,有著相同的屬靈階段 – 栽種、澆灌,再由主叫他生長,沒有半點隨機的巧合,是神與人無間的合作。不過,由二三十人的小型團契,逐漸增加到接近四百人的堂會,倘若加上與彩坪擦身而過的、長成後外闖的,或許有近千人,當中每一位信徒的心路歷程就很不一樣了。
道種撒在淺土、路旁、荆棘,還是好土,不單止是不同人接受福音的不同反應,若把它應用在我自己心田的不同階段,四種反應或會貫穿著我一生與神的關係。你又對撒種的比喻如何釋義?
在彩坪和彩坪人的一樣與不一樣之中,還有看到主賜的恩。
「他到了那裏,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使徒行傳 11:23)
這節經文的背景是耶路撒冷教會得知安提阿教會立會不久,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很多,便派巴拿巴前往幫助他們,後來還加入保羅。(話說彩坪開始時的幾年,是九龍城浸信會的張有光牧師悉力栽種,後來由柳鎮平牧師接手澆灌多年,得到很多弟兄姊妹的敬重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柳牧師的洋名就叫巴拿巴)
巴拿巴看見神的恩就歡喜,巴拿巴歡喜應該不是因為安提阿的教會建造得美倫美奐、或是會友的「成分」很高水平。安提阿教會更可能是有種族不同文化差異、新舊磨合和異教思維的教會。必須是巴拿巴心中有神的恩典,眼睛看出去,才會看見主恩。 (二之一)